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

【主题报告】张鸣之|以普适型设备之力,落实“群专结合”之事
2019-11-25 09:49:24
报告题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仪器设备研发工作进展交流
报告人:张鸣之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技术方法室主任

 

 

2019年11月9日,应中关村智连灾害感知科学研究院的邀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技术方法室主任张鸣之出席灾害感知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仪器设备研发工作进展交流”的学术报告。报告的核心是:将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结合,实现“群专结合”,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图片

张主任介绍,截止目前,环境监测院牵头、联合地调局所属单位、高校、企业等17家单位联合攻关,已经研制了7种普适型仪器设备样机,正就仪器设备通讯协议、安装布设、检验检测、数据库与平台等方面开展行业标准编制工作,还建立起1个多级互联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物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分析预警。

 

张主任一一介绍了这7种设备及其特点。产品聚焦“雨量与地表变形”,包括雨量计、多参数一体化土壤含水率计、低功耗裂缝计、普适型GNSS、新型一体化倾角计、新型加速度计和智能成像雷达,以及多种多参数一体化设备。这些设备在优化完善和创新研发过程中均以“可靠性”和“通信标准化”为前提,以“功能简约、安装便捷”为设计原则,重点推进“两个提高、两个降低”,即提高可靠性、提高集成度、降低功耗、降低成本,这将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和普及,以此才能最终实现“群专结合”。

 

随后,张主任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地质灾害类型为例,分别介绍了普适型设备的优化组合方案。针对滑坡监测设备主要以雨量和地表变形监测为主,采用雨量与含水率监测计进行雨量监测,变形监测上可采用或裂缝计+加速度计+倾角计结合的方法,或选用GNSS方式。针对崩塌灾害,选用裂缝计、加速度计、倾角计进行变形监测,雨量监测为辅。而在泥石流灾害监测工作中,宜以雨量监测为主,辅以智能成像雷达、次声和泥位计。

 

张主任介绍到,自今年6月份起,研制的样机已在国内8个省26处试点安装,共计245台套。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与“九大工程”部署,未来3年内将继续推进普适型仪器示范应用,与地方地质灾害防治需求相结合加大推广力度,加快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转型升级。

 

最后,张主任对工作做出了展望:他和他的团队能将继续开拓创新,拥抱窄带物联网、边缘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朝着空天一体化全覆盖高频率的监测新模式方向发展,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最后,同各方努力,搭建更多如灾害感知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样的产学研用协作创新平台,提高各方防灾能力,推动防灾减灾行业的发展。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