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
报告人:刘秀伟(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研究员)
报告中,刘秀伟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贵州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已查明隐患点的平均分布密度达0.07处/k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03处/km2两倍之多。2013-2018年,全省累计发生地质灾害1221起,造成215人死亡、23人失踪、1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05亿元。与全国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起数占全国2.5%,但因灾死亡人数占全国13.6%。贵州省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方面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方法突破。
为全面提升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构建百姓富、生态美、人居安的多彩贵州,贵州省全面启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大数据平台——“1155工程”,该工程以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为核心,借助云上贵州专网区、云上贵州公网区、部信息系统形成“一台多网”的总体架构,建设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项目监管、信息管理、指挥调度五个平台以实现“五台融合”,调动乡镇分管领导、国土所长、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专职监测人员相互配合,筑牢“一体五位”群测群防体系,实现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村级上下互通、分级防控的“五级管理”防治管控体系,全力做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
1155工程以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平台和监测预警平台为核心,调查评价平台通过全息技术应用,整合先进技术手段和传统专家体系,着力解决“地质灾害隐患在哪里”的问题。监测预警平台旨在通过多手段、多维度、多通道的监测数据融合,集成群测群防、气象风险预警、InSAR监测预警和自动化监测等系统,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使地质灾害隐患预警预报逐渐趋向自动化、智能化,解决“地质灾害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
据刘秀伟介绍,空天预警方面,贵州省已利用InSAR监测技术进行持续监测,全省发现形迹区累积超过2000处,其中500余处已确认为地质灾害隐患。地面预警方面,截止2019年10月,贵州已建成808余处自动化监测点,在线设备4000多套。且监测预警成果显著,仅2019年,监测系统成功预报20起灾情事故,包括兴义市龙井村九组滑坡、金沙新化崩塌和碧江区滑坡等,避免了3585人的伤亡,为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预计到2019年年底,贵州省内将建成2000余处自动化监测点,届时,贵州省将实现在册地质灾害隐患高、中风险点的自动化监测全覆盖。
刘秀伟用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展示了其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的显著成果,为广大地质灾害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激发大家去思考灾害监测技术更多的创新和更广的应用,激励大家在研究研发工作中努力突破和创新,以高科技示范项目为榜样,推进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更上台阶。
最新新闻